真实炒股配资平台_炒股杠杆配资申请_专业股票配资开户
game show 炒股杠杆配资申请
你的位置:真实炒股配资平台_炒股杠杆配资申请_专业股票配资开户 > 炒股杠杆配资申请 > 香港影视趋势报告:新港片和新港剧在精品化中迎来新生机
香港影视趋势报告:新港片和新港剧在精品化中迎来新生机

2024-03-10 05:52    点击次数:70


  

曾是一代人青春回忆的香港影视,在历经低迷后迎来了新生机。

近日,南都娱乐针对全网用户进行港剧、港片喜好度和观看行为的调研,并发布香港影视趋势报告。报告指出,香港影视在近两年呈现翘头之势,依托香港地区影视制作优势的积淀,内地与香港不断探索两地合作新模式,联合开发了不少备受喜爱的精品内容。调研数据显示,香港影视成功破圈Z世代,年轻用户比例提升显著;东部沿海省份形成港剧文化带,西南地区取代东三省成港风新粉。同时,数据还显示,尽管有75%的观众表示很喜欢港剧/港片,却只有15%的观众在过去一年看过港剧/港片。

总体来看,香港影视仍是广大华语观众心中的“白月光”,但现有作品的供给并没有满足广大爱好者的需求。新的时代语境下,香港影视还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活力,如何达成观众的高期待,在港片情怀的基础上打造新经典,是未来创作者们要探索的重要命题。

1

曾经创造经典,现又迎来新生机

香港,一度是东方的影视制作重镇。

香港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1980年代的港产片的电影总产值已经超越亚洲电影强国印度的宝莱坞,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拥有全球市场的美国好莱坞,香港更是亚洲第一大电影生产基地和电影出口基地。港产片制作数字从1990年代初开始每年超过200部,光是周星驰一人,他在1990年就接拍了11部电影,侧面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电影市场对于电影供应的迫切。无数的经典,都是那个黄金时代拍出来的。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产值下降超过一半。2010年至2023年,香港一年平均生产52部电影。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提供的数据资料:香港电影(包括本地摄制与内地合拍的影片)在1992年的整体票房达到12.4亿港元的历史高位,但在随后15年,票房累计下挫约80%,至2007年跌至仅2.2亿港元的低位。尽管香港电影票房数字其后显著反弹,至2015年的3.84亿港元,但它仅及1992年高峰期数字约十分之三。截至2024年,香港本土票房前十名,只有一部是香港电影,其余都是好莱坞大片。

除了电影,电视剧也是香港影视工业的一张卡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TVB和丽的(亚洲电视前称)在电视剧上各显神通,两家电视台都前后推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打得如火如荼。在20世纪80年代播出了200多部香港电视剧,当时的人爱看电视剧到什么程度?据悉,黄日华和翁美玲主演的《射雕英雄传》, 在1983年香港首播后达到99%的惊人收视率。由于这版《射雕英雄传》掀起的武侠片的热潮,两台都陆续推出武侠剧。

不过有很长一段时间,亚视都被无线的电视剧收视碾压,尽管亚洲电视偶有《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情陷夜中环》和《法网群英》挽救收视,但依旧改变不了亚洲电视亏本的现状。亚洲电视2007年后大大减少电视剧的制作,改以播放外购剧为主,2011年后停止制作剧集,2016年4月2日则宣布正式停播。随后,TVB变成唯一在内地能看到的香港电视台。

伴随着海外影视作品的冲击和内地影视作品的崛起,还有人才外流和自身资金的不足,从数据可见,港片和港剧确实曾经面临式微。对此,业内人士和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03年后,香港与内地签订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不少香港影视工作者到内地工作可享受优惠待遇。这个协议之下,也诞生了许多电影和电视剧的佳作。

近几年尤为明显,港剧和港片都出现回暖的趋势。

《一念无明》《流水落花》斩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多个奖项。

港产片方面,从2013年开始,香港电影发展基金会就推行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这些年诞生了不少由新人导演制作的电影,包括《一念无明》《流水落花》《手卷烟》《金都》等,它们都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得提名或得奖。这些新冒起的电影人被视为是香港电影的一股新浪潮。

《毒舌律师》成为首部在香港本土票房破亿的港产片。

2021年,陈木胜的遗作《怒火·重案》在内地获得了13.29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是当年国内年度票房排行榜的第六名。2022年《神探大战》和《明日战记》分别以7.12亿和6.79亿元人民币分别位列当年国内年度票房第十和第十一名。同时《明日战记》以8100多万港元的成绩,刷新了港产片在香港本土票房的纪录。同样令人意外的是,黄子华成为香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之一,他的《饭戏攻心》(内地片名《还是觉得你最好》)一度是香港本土票房排名第二的港产片。而2023年初,他的《毒舌大状》(内地片名《毒舌律师》)成为首部在香港本土票房破亿的港产片。此外,2023年也有《暴风》《扫毒3:人在天涯》等粤港合拍片在影院上线。业界普遍认为,香港电影圈迎来了小阳春。

《美丽战场》获得超20点的收视率。

《上车家族》在“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夺得多个奖项。

港剧方面,TVB的处境喜剧《爱·回家之开心速递》,目前突破2000集,打破了《真情》1128集的长寿纪录;由优酷和TVB联合出品的《金宵大厦2》,在内地和香港都俘获了一批灵异题材的爱好者;两位电影圈知名导演,叶念琛和王晶,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到TVB拍摄电视剧《美丽战场》和《一舞倾城》,两部极具话题性的作品,都获得超20点的收视率,内地观众也对其中剧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21年的《星空下的仁医》和2022年的《上车家族》,开播后就受到了高分点赞,分别在“万千星辉颁奖典礼”上夺得多个奖项。

2023年,由优酷、TVB联合出品的《新闻女王》占据了很长时间的话题榜。该剧在香港开播后连续五周成为收视冠军。自2023年11月17日首播起,讨论度方面,“新闻女王”微博话题超5亿阅读量、24.3万讨论量,抖音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0亿次。另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023年11月23日,该剧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达7.87%。TVB数据显示,该剧第一集首播最高收视率达23.4点。其热度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香港都属于年度热剧。《新闻女王》的收视成功,让大家重新意识到港剧的可能性。

2

两地加强合作,推进影视精品化

香港和内地的合作,早在CEPA签订之前就开始了。合拍片的渊源可以溯及20世纪80年代,直到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形成热潮。根据香港电影发展局的定义,香港电影分为港产片和合拍片,前者指所有出品公司均为香港注册公司制作的电影,后者要求出品公司中至少有一间为香港注册公司,或在监制、导演、编剧、男女主演等五个有效岗位中占50%或以上由香港永久居民担任。

1982年的《少林寺》被视为内地和香港合拍片的早期代表作,该片是由香港中原电影制作公司拍摄,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并在国家体协的协助下,从全国七个省里选出了全部演员。该片总投资为200万港元,香港票房达1615.78万港元,香港观众人次突破100万,海外版权总收入超过2000万港元。1986年后,合拍片从每年不足4部渐渐增加至超过10部,并在1992年达到逾50部。经典制作包括《新龙门客栈》(1990年)、《黄飞鸿之狮王争霸》(1993年)、《霸王别姬》(1993年)等都是当时的合拍片。

2003年后,香港与内地签订CEPA,更是出现了一系列叫好也叫座的合拍片。2004年香港本土票房前十名中,《功夫》《新警察故事》《千机变2》及《龙凤斗》都是合拍片。越来越多的香港影视工作者选择北上,希望融合内地和香港的资金和人才,拍出更精彩的作品。幕前,陈伟霆、文咏珊、蔡少芬、佘诗曼这些香港演员在内地热剧和热门电影中担任主要角色;幕后,很多重要岗位也有香港人的身影。像拍出《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林超贤,拍出《中国机长》的刘伟强,拍出《攀登者》的李仁港,全部都是香港电影人。这类内地特色的题材,香港电影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票房奇迹。目前中国票房冠军的《长津湖》(57.75亿),该片由三位导演执导,其中有两位(徐克和林超贤)是香港电影导演。而电视剧方面,《玉骨遥》的导演蒋家骏、《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导演林玉芬、《香蜜沉沉烬如霜》《长歌行》的导演朱锐斌、《兰陵王》《择天记》的导演钟澍佳,《异人之下》导演许宏宇,他们全都是香港影视工作者。人才的互通背后,也有资金的相互合作。《还是觉得你最好》和《毒舌律师》,背后都有阿里影业的投资。

在两地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平台也在加深互通,比如《新闻女王》《白色强人2》两部热剧,就是TVB与优酷深度合作的成果。2003年至2013年,TVB在10年间与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内地影视平台进行了包括版权引进、合拍和综艺节目录制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因此,背靠内地的港剧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TVB在2013年与优酷土豆签订了为期两年的独家合作协议。随着与内地长视频平台的深入合作,港剧以2014年播出的《使徒行者》为代表,迈入内地“10亿播放量俱乐部”时代,也成为年度最热剧集之一。恰逢政策东风——2015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香港影视公司渐渐开始与内地长视频平台开启合拍模式。以经典IP续集为主,《使徒行者2》《再创世纪》等合拍港剧进入内地市场,在内地市场都收获了不俗的流量。

以优酷与TVB的合作为例,自2003年起,优酷港剧场的策略就经历了“从版权到定制、再到深度融合”的转变。2013年,优酷与TVB达成战略合作,以版权引进的方式合作,将《金枝欲孽》《宫心计》《使徒行者》等引入长视频平台,引来一波长视频平台的港剧观影潮;2018年,优酷推出“港剧场”厂牌,与TVB、TVBC共同推出“全球同步剧系列”,初步探索定制模式,《白色强人2》等定制剧批量打响口碑,港剧“北上”不再是“买-卖”模式;再到2022年优酷开始“新港剧”的全新探索,在立项、选角、制作、播出、宣发等层面的合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新闻女王》正是优酷“新港剧”概念提出之后探索的第一个样本。

3

在高期待与高要求下,探索新机遇

在过往从业者的努力下,一部部经典作品在丰富了大众娱乐的同时,也熏陶了许多观众的“港片情怀”。大众反馈显示,香港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来自多个方面。

从题材来看,职场题材一直是港剧的强项,律政、医疗、传媒等职业领域都产出过优质职场剧,在快节奏叙事下,人物的精英气质和故事与真实职场的强代入感都提升了观剧体验。

以《新闻女王》为例,从优酷站内弹幕统计的数据来看,故事剧情不仅有职业真实性,也引起不少观众的职场共鸣。

而除了剧情之外,人设、演技和港味也成为弹幕讨论的高频内容。

立体化的人物塑造也是香港影视作品的一大特点。得益于演员的成熟表演和剧本塑造,无论是挑大梁的主角还是亮眼配角,港片/港剧中都曾涌现许多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根据2022年优酷与新华网联合发布的报告,观众票选的印象最深港剧角色TOP10中,不仅有李若彤版小龙女、陈小春版韦小宝等经典角色,也有《使徒行者》丁小嘉、《家族荣耀》甄芯等近十年作品中的角色。去年播出的《新闻女王》也再度创造了Man姐、许诗晴等出圈角色,许诗晴的人设更在全网引发热烈讨论,“老师我们家诗晴”句式,被追剧网友乐此不疲地模仿。

《新闻女王》创造了Man姐、许诗晴等出圈角色。

和经典角色相辅相成的是香港影视剧中爆梗频出的金句台词。从经典的“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到去年成为骂人新方式的“找个男人嫁了吧”,香港影视作品的台词或乐观治愈,或犀利耿直,或说出打工人心声,不仅和人物个性贴合,丰富了角色形象,也在情感上引发观众的共鸣,形成了特有的“港味”台词。

在香港影视作品中,独有的地域文化色彩也成就了它的不可替代性。根据2022年优酷与新华网联合发布的报告,观众票选出的喜欢港剧的原因中,位列TOP2的分别是“好奇香港的各种行业和生活气息”与“港剧有独特的味道”。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港片与港剧的吸引力也有一部分来自城市本身多元、独特的经济文化背景,赋予了影视作品浓厚的“港味”。电影方面,武侠电影、犯罪类型片、无厘头喜剧等皆有难以替代的经典佳作诞生;剧集方面,无论是豪门恩怨还是市井生活,荧屏上的故事散发地道的本地气息,带给观众别致的文化体验。

对于港剧和港片,观众抱有期待。但用户调研数据显示,尽管有75%的观众表示很喜欢港剧/港片,却只有15%的观众在过去一年看过港剧/港片。

对比强烈的数据说明,近年来低迷的香港影视,并没有提供足够的优质作品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好在观众心中始终希望看到并愿意支持香港影视佳作,一旦创作出精品,就能在用户端获得明确的正向鼓励。

以截至目前拥有全网最丰富港剧资源的优酷为例,数据显示,2023年优酷新老港剧/港片播放时长TOP10中,不仅有《鹿鼎记》《天龙八部》等经典老剧,也有《隐形战队》《叠影狙击》等近年来的优质新剧,去年上线的《新闻女王》播放时长位居第一。

从用户画像来看,港剧的受众呈现多年龄段分布、多地区覆盖的趋势。

年龄分布上,港剧观众横跨70后到00后,深受港片情结影响的80后、90后合计超60%,依然是观看主力军。值得一提的是,90后(25岁-34岁)比例达到38.3%,相比2021年增长了14.8%,而00后(24岁以下)占比也达到20.7%,90后、00后观众群的日益增长意味着香港影视仍然具有抓住年轻人、扩大市场的能力。

地区分布上,2023年度港剧/港片观看时长最多的地区依然是同在粤语区的广东省,但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和东南部沿海省份也进入到TOP10名单中,形成了东部沿海港剧文化带,和21年数据相比,《新闻女王》播出后,西南地区取代东三省成为港风新粉,展现了香港影视文化在不同华语地区的穿透力和辐射力。

这也证明,港剧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经典佳作带来的“情怀分”,在不断迭代创作、扩容题材之后,新港剧在市场上能够绽放活力,收获观众的喜爱。优质作品带来的量变会积攒为质变,大众对香港影视的青睐与供给不足的反差恰好给新港剧和新港片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新闻女王》的成功,正是抓住机遇的典型案例。据优酷副总裁谢颖女士介绍,《新闻女王》甚至带动了优酷港剧场另外两部剧《家族荣耀》《叠影狙击》的播放数据成倍增长,“证明了新港剧通过自我迭代能带来多大的成功”。

据悉,优酷还将与香港不同制作团队联合推出多部新港剧作品,譬如与钟澍佳二度合作,打造讲述女性职场故事的《黑色月光》;作为经典IP,以原班人马回归的《法证先锋6》;与寰亚合作的《家族荣耀之继承者》等。

在两地合作模式的踊跃实践中,如何依托香港影视团队的成熟制作经验,保留港剧、港片的原生优势,借助内地平台拓宽新视野,适应新时代的语境,获取更多新用户,将是香港影视在未来几年要面对和探索的重要命题。

采写:南都记者 余晓宇 刘益帆

制图:美编 何欣

数据来源:优酷提供